39问医生

什么是溶血性疾病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溶血性疾病是指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起贫血的一组疾病。
溶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红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其易于被破坏。这些异常可能包括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变异、酶缺乏等。溶血性疾病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尿色深黄、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诊断溶血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分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血涂片显微镜检査、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冷凝集素试验、自身抗体检测等。溶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因具体病因不同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以及输血支持。对于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基因治疗可能是有效的选择。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导致溶血的食物或药物,保持充足休息,以减少溶血风险。
66
2024-04-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