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和黄芪都是常见的中药材,两者的功效与作用基本相同,具有升阳举陷、健脾补中、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对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升阳举陷
红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病症。对于气虚引起的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芪进行治疗。
2、健脾补中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等病症。对于脾虚引起的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黄芪进行治疗。
3、益卫固表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自汗、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病症。对于气虚引起的自汗、盗汗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黄芪进行治疗。
4、利尿
黄芪还具有利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病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黄芪泡水喝,可以改善水肿尿少的症状。
5、托毒生肌
黄芪还具有托毒生肌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气血亏虚、疮疡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黄芪煎水外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