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感染会引起血小板降低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感染可能会引起血小板降低。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通常由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这些细胞过度产生一种称为IgM的特定类型的免疫球蛋白。这可能导致脾脏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涉及骨髓中干细胞无法正常分化为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导致这些血液成分减少。这会导致贫血、易出血和感染风险增加。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HIV感染后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CD4+T淋巴细胞,进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可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出现持续性发热、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4.肝炎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时,由于炎症反应和肝脏损伤,可能会干扰血小板的生产和寿命。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伴有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现象。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活动期,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磷脂抗体阳性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导致其提前被破坏。患者会出现蝶形红斑、关节肿痛、脱发等症状,病情控制不佳时,还会伴随有鼻腔、牙龈出血等情况发生。
若怀疑感染引起了血小板降低,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66
2024-01-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