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拔气罐拔出血是怎么回事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拔气罐后出现出血可能是因为皮肤破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过敏性紫癜或血友病等引起的。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皮肤微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皮肤破损
如果患者在拔火罐时没有做好消毒工作或者操作不当导致局部出现损伤,则会导致皮肤表面的小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出血。可通过碘伏进行消毒处理,若伤口较大则需及时就医缝合。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当血小板数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止血功能时,轻微创伤即可导致出血。此时易发生自发性渗血、瘀斑等现象,严重者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因此可能导致拔罐后出血的情况。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等;慢性持续活动状态的患者,可以配合医生口服环孢素胶囊、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改善病情。
3.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机体凝血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发生异常,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这使得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和出血。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通常需由专业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可能包括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计数低下时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等支持治疗。
4.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进而引起皮肤黏膜下出血。这些微小血管受损可能会在拔罐过程中诱发或加重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物缓解不适症状,常用药物主要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5.血友病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相关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缺少必要的凝血因子会影响正常的凝血过程,使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在拔罐时可能出现皮肤出血的情况。血友病患者应避免进行可能引起出血的活动,并随时携带止血药以备不时之需。常用的止血药包括氨基己酸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等。
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皮肤变化,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必要时,还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66
2024-01-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