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正常体温通常在36.2-37.2°C范围,如果体温低于36.2°C,则表示体温偏低,如果高于37.2°C,则表示体温偏高。
1、体温偏低
如果小学生的体温低于36.2°C,可能是由于环境温度低、长时间未喝水等原因所导致,此时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会有所减慢,从而引起体温偏低的情况。因此,建议家长及时关注小学生的体温变化,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及时给小学生增添衣物,以免因受凉引起不适症状。同时,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调节室内的温度,有助于保持体温的适宜。
2、体温偏高
如果小学生体温高于37.2°C,可能是由于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体温一过性升高,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温水擦浴、冰敷等方式,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同时,建议家长注意多观察小学生的身体变化,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C,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让小学生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排尿,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