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抗利尿激素由什么释放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以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其释放还受到血容量减少、血糖升高、血钠浓度降低、颅内压力增高、体温下降等条件的影响。
1.血容量减少
当血容量减少时,血液黏稠度增加,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弧使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维持血容量。限制水分摄入和使用利尿剂如可作为补液不足引起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2.血糖升高
高血糖状态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反馈性地促使垂体后叶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以减少尿液产生,提高体内水分含量。胰岛素注射是降低血糖水平的常规方法,但需谨慎使用以免过度降低血糖而加剧渗透压变化。
3.血钠浓度降低
低钠血症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排出量。纠正低钠血症通常需要补充钠盐,可通过口服补钠或静脉注射钠制剂进行治疗。
4.颅内压力增高
颅内压力增高会导致脑脊液回流受阻,引起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力,这种机械压迫作用刺激了位于第三脑室底部的漏斗柄处的压力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向中枢传递信号,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降低颅内压力的措施包括使用甘露醇快速滴注、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等。
5.体温下降
体温下降会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血流量,降低代谢率,减少产热,此时为了保持体温稳定,身体会启动调节机制,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以减少水分丢失,帮助维持体温。复温治疗是常用的复温方式,包括加温毯覆盖、热水袋局部加热等。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和血糖水平,以评估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稳定性。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生化测试、头颅CT扫描或MRI成像来评估颅内压力。
66
2023-12-3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