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主要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在人体中主要发挥止血的作用。当血管壁破裂时,血小板可以迅速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并且通过释放各种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逐渐形成血栓,堵塞出血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如果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时,则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
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如果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丙酸睾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