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黄疸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各种黄疸的产生原因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黄疸可能分为肝前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类型,每种类型的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1.肝前性黄疸
肝前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当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时,超过了肝脏处理的能力,此时未结合胆红素就会升高。对于肝前性黄疸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水飞蓟宾等。
2.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是因为肝细胞受损,无法正常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进而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肝细胞性黄疸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保肝降酶类药物进行治疗。
3.肝后性黄疸
肝后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胆汁排出受阻,胆汁不能顺利流入小肠,导致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肝后性黄疸的患者可配合医生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胆管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等。
4.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引起的红细胞过度破坏,超过骨髓造血系统的代偿能力而发生贫血并出现黄疸的一组疾病。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间接胆红素,当肝脏不能将其全部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溶血性黄疸的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磷酸钠注射液等。
5.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黄疸,其特征为皮肤、黏膜黄染,但无溶血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胎儿时期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晒太阳促进黄疸消退。
针对黄疸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尿液分析,以评估病情进展。必要时,应考虑进行超声波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或活检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肝脏疾病。
66
2024-03-1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