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可以采用抗凝治疗、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经皮穿刺血栓抽吸术、经皮球囊扩张术、经皮内膜剥脱术等方法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1.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在手术前开始并在术后持续一段时间。剂量调整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确定。抗凝治疗旨在防止血液凝固,减少血管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栓形成风险;适用于预防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事件。
2.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X线引导下将微导管送至病变处,然后植入球囊导管扩开狭窄部位。整个过程约30-60分钟。此方法通过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不足;适合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
3.经皮穿刺血栓抽吸术
经皮穿刺血栓抽吸术是在影像学指导下将一根带有小孔的导管插入阻塞的血管中,利用负压吸引技术清除血栓。该措施有助于恢复血流通畅,缓解因血栓引起的肢体肿胀等问题;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4.经皮球囊扩张术
经皮球囊扩张术是应用特制的球囊导管对狭窄或堵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操作时先将球囊导管沿血管送入至狭窄处,然后充盈球囊使其膨胀压迫斑块并扩张狭窄段。该措施能够暂时性地解除血管狭窄状态,减轻由于血管狭窄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等不适感。
5.经皮内膜剥脱术
经皮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方式,在全身麻醉下将受影响区域周围的皮肤切开,然后分离并移除受损的内膜组织。该措施主要针对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可显著改善血液循环状况,并降低截肢率。
在接受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后,应密切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并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66
2024-03-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