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造成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造成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可能包括样本采集过快、抗凝剂比例不当、溶血素不足、采血部位选择不当、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等。若发现溶血现象,应立即停用可能导致溶血的处理步骤,并报告医生以避免影响检验结果。
1.样本采集过快
如果采集速度过快导致红细胞破裂,则会导致溶血。可通过控制抽血速度来减少此原因引起的溶血。
2.抗凝剂比例不当
使用了错误的抗凝剂或者抗凝剂的比例不正确,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受到干扰,进而引起溶血。需要重新检测以确定正确的抗凝剂和比例,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采样。
3.溶血素不足
当机体缺乏足够的溶血素时,无法有效地保护红细胞免受破坏,从而导致溶血。可以通过补充铁、叶酸等营养物质来提高溶血素水平,预防溶血的发生。
4.采血部位选择不当
若采血部位选择不当,如选择静脉处皮肤较薄的地方,易使血管壁受损而发生溶血。应选择较粗且不易滑动的血管作为采血部位,如肘正中静脉。
5.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导致红细胞破裂。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采血前应评估其凝血状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延长采血时间或采用特殊的采血技术。
建议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特别是对有溶血病史的人群。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全血粘度测定等检查,以评估血液的稳定性。
66
2024-02-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