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进行的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体格检查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明显的疼痛症状,而且还有可能会伴随肿胀的情况,可以进行体格检查,能够明确骨折的部位是否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症状,以及是否存在活动受限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能够明确骨折的部位是否存在明显的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骨折断端的偏移。
3、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通过该检查能够明确骨量的情况,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如果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骨量减少,则说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4、实验室检查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通常会出现血钙、尿钙、血磷等水平异常的情况。
5、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通常是在骨折部位取一块活体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骨折的性质,也可以判断骨折的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也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影响正常的生活。同时也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明确身体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