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药物性水肿是怎么回事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药物性水肿可能是由于利尿剂剂量不足、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升高、肾炎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利尿剂剂量不足
利尿剂通过促进体内水分排出而减少液体潴留,若使用剂量不足则无法有效降低体液量,导致水肿。调整利尿剂剂量是关键治疗手段,应根据患者反应和体重变化进行个体化调整。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调节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缺乏时可能导致钠离子潴留引起水肿。补充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可以纠正低血醛固酮症引起的水肿。但需注意监测副作用。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反馈性地使下丘脑TRH与垂体TSH分泌增多,从而刺激甲状腺增生,反馈性抑制TSH,长期如此,则形成不增高的甲减;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有负调控作用,当其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使得TRH与TSH分泌减少,最终发展成抵抗型甲减。此时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基础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散热不能相应减少,因此出现怕冷、浮肿等症状。补充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等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用于纠正甲减相关症状。
4.雌激素水平升高
雌激素具有亲水性,能够促使组织间隙中水分向血管内移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引起水肿。针对雌激素水平升高的水肿,通常需要调整内分泌状态,例如更年期女性可通过口服雌激素类药物来缓解潮热、盗汗等不适症状,但需遵医嘱进行。
5.肾炎
肾炎会导致肾脏过滤功能受损,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会从血管壁渗出进入周围组织空间,引起水肿。常用抗肾炎丸、黄葵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保护肾脏健康。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和水肿程度,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潜在并发症风险。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测试或血液电解质分析等检查项目。
66
2024-01-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