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大脑实质内部,引起压力增高和脑水肿。可能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残或危及生命。
2.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侵入血液循环,产生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使细胞受损而释放出更多的炎症介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压下降、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易出现皮肤湿冷、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昏迷不醒。
3.脑膜炎
脑膜炎是由病原体侵犯软脑膜所致的炎症性疾病,当血象升高时,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若此时存在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入侵,则可能引发脑膜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4.败血症
败血症通常由血象异常引起的感染扩散至全身,导致血液中的病原体数量增加并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可以进一步损伤组织器官。典型表现为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疼痛等,严重时可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疾病状态下,骨髓中浆细胞过度增生,导致血液中单克隆IgM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会引起贫血、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后果。
面对血象高的情况,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能力,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颅内出血风险。同时,定期监测孩子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兆,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