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缺少血小板的危害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缺少血小板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瘀斑、血肿,进而引起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引发颅内出血。
1.出血倾向
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止血功能下降,轻微创伤后可引起持续性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自发性渗血、注射部位长时间不愈合等现象。
2.瘀斑
当机体缺乏血小板时,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点状出血灶。这些出血灶通常出现在皮肤表面,可能伴有疼痛或瘙痒感。
3.血肿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血液凝固能力降低,容易引起皮下组织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可能导致局部疼痛、触痛和红肿,严重者可能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器官功能损害
长期缺乏血小板会引起凝血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时全身微循环状态发生改变,影响各脏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器官功能损害的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器官,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
5.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当颅内血管破裂时会发生。颅内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需要紧急处理。
若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风险。
66
2024-03-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