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低氯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低氯血症可能是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饮水过量、长期禁食、严重腹泻、呕吐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当其分泌不足时会导致钠离子浓度降低,引起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补充生理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纠正电解质失衡。
2.饮水过量
大量饮水导致血液稀释,使氯化物浓度相对下降,从而引起低氯血症。轻度低氯血症可通过停止饮水来缓解,重度则需限制液体摄入并进行补充电解质液。
3.长期禁食
长时间不进食会造成身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过多,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代谢功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表现为低氯血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注射液等药物来进行改善。
4.严重腹泻
严重腹泻会引起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其中氯化物主要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血清氯浓度降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复方苯乙哌啶片等药物进行止泻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5.呕吐
呕吐后胃内容物和消化液被排出,其中包括氯化物,因此会导致氯浓度暂时性下降。对于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呕吐,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特别是对于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的人群。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电解质分析,以评估病情进展。
66
2024-03-1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