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脑卒中物理治疗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脑卒中后康复可以采用平衡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神经发育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手段。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通常包括一系列针对维持身体稳定性的练习,如单腿站立、垫脚尖行走等,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此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核心稳定性及下肢肌肉力量,改善步态不稳等症状。对于脑卒中后常伴随的平衡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涉及指导患者被动或主动地屈伸受损关节,每日数次,根据恢复程度调整频率和强度。此措施旨在防止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关节僵硬和挛缩,对预防深静脉血栓也有帮助。脑卒中患者易出现肢体功能受限,通过此措施可减轻不适。
3.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涉及使用重量逐渐递增的器械或自身重量来锻炼特定肌群,每周至少3-4次。此措施目标是增强受影响区域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对于存在肌无力的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4.神经发育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是一种基于神经学原理设计的康复方法,主要包括运动训练、感觉输入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此方法认为大脑可以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来建立新的连接并重塑其结构,从而促进功能恢复。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导致的认知和行为障碍。
5.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是指将微弱电流通过皮肤导入受损部位,模拟正常神经冲动发放模式,以刺激未损伤的神经和肌肉。该技术能够诱发无意识或受损的神经元放电,激发潜在的功能性活动,对恢复受损肢体功能有积极影响。对于存在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有益。
脑卒中后的物理治疗应在专业康复师监督下进行,以减少风险并确保安全。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进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66
2024-03-1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