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眩晕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眩晕中医针灸可选穴包括耳后三穴(听宫、听会、耳门)、头维穴、百会穴、风池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1.耳后三穴
耳后三穴包括完骨、率谷及天柱,通过医生使用特制的针具刺激这些穴位来发挥作用。此操作能够调节气血平衡,缓解因内耳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症状。
2.头维穴
头维穴位于头部两侧,在发际线旁一寸处,按摩时用指腹按揉此处50-100次即可。头维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之一,经常按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状态,从而减轻眩晕感。
3.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可用双手食指重叠按压此位置约3分钟。百会穴为督脉与手足六阳经之交会穴,可平肝潜阳、醒脑开窍,对于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原因导致的眩晕有较好效果。
4.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姿势,医生则会使用拇指按揉上述穴位约5分钟时间。上述穴位属于胆经穴位范畴,适当按揉有利于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从而辅助缓解头晕目眩等症状。
5.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前正中线上4寸的位置,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位的方法,然后将左手四横指放在肚脐眼上面,右手食指、中指并拢,将其按于左下腹,当手指按到小腹中间处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硬块就是中脘穴。中脘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因此通过针灸的方式对中脘穴进行刺激,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眩晕症状。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66
2024-03-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