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触过敏原
当皮肤直接接触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机体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进行止痒治疗。
2.食物过敏
由于特定食物中的蛋白质被错误识别为有害物质并触发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引起过敏反应。针对食物过敏,建议进行食物不耐受测试或特异性IgE检测,以确定致敏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或皮下注射相应脱敏剂。
3.药物过敏
某些药物能够作为异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在再次摄入相同药物后发生交叉反应。对于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寻求医生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4.遗传因素
过敏性疾病可能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某种类型的过敏症,则子女患此病的风险增加。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并减少宠物毛发和花粉暴露。
5.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激反应是由于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出现异常所致。T细胞功能测定可以帮助评估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有助于诊断潜在的免疫相关问题。
患者需要避免已知过敏原,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过敏症状出现。定期体检中可以包含血液学检查以及过敏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过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