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医脾大的原因和危害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医脾大的原因可能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疟疾、结核病等,其危害取决于具体病因,从轻微至严重不等。在明确诊断后,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1.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导致肝脏持续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引起肝细胞损伤和修复,进而出现脾脏充血肿大。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可以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2.脂肪肝
脂肪肝时由于肝脏内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肝细胞受损,引起脾脏充血肿大。患者可能无症状或有轻微腹胀、腹泻等症状。轻度脂肪肝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进行改善,重度则需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进行治疗。
3.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组织被瘢痕替代,导致门脉高压,引起脾脏充血肿大。此时患者可能会经历体重下降、腹部不适等症状。对于肝硬化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等以及对症支持疗法。
4.疟疾
疟原虫感染后,在红细胞内繁殖,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脾脏因此而肿大。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抗疟疾药物主要有青蒿素类、奎宁类等,如蒿甲醚片、盐酸氯喹片等,可有效杀灭疟原虫。
5.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脾脏时会引起局部炎症和坏死,导致脾脏充血肿大。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发热、夜间盗汗等症状。结核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遵循全程、规律、适量、联合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
针对脾大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和超声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脾脏磁共振成像来确定脾脏的具体状况。
66
2024-03-1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