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血小板低可能是脾肾阳虚、气血不足、气血两虚、血热、肝郁气滞等病。
1、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主要是由于脾肾久病失养,或者是久泻久痢损伤脾肾之阳气等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血小板低、面色苍白、大便久泻不止、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主要是由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长期患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血小板低、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长期患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血小板低、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血热
血热是指外感热邪侵入血液,或者是长期食用辛辣、温燥的食物,导致体内热邪强盛,灼伤血液,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低、皮肤发红、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犀角地黄汤、清骨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主要是由于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体内气机瘀滞,无法正常疏通,进而导致血小板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胁胀痛、食欲不振、胸闷、善太息、胁肋胀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