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抗VEGF治疗

荣慧敏 全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抗VEGF治疗可以采用抗VEGF药物注射、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激素局部注射、玻璃体腔注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抗VEGF治疗
抗VEGF治疗通常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名为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的药物来实现,这些药物能够阻断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从而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常伴随着异常的血管生长,导致眼底出血等问题。抗VEGF治疗针对这一病理机制,可稳定病变区域,减轻渗出和水肿,进而改善病情。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直接作用于受损的视网膜区域,通常为多次会诊后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执行。该技术旨在破坏异常增生的脉络组织,预防进一步恶化。对于存在黄斑区浆液性脱离者,其可能因炎症反应而出现黄斑部水肿,此时激光治疗有助于封闭裂孔,防止液体积聚加剧水肿。
3.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需要先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光敏剂,在一定时间后用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眼部,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操作完成。此方法利用了光敏剂与特定波长光线相互作用产生能量转换的过程,对病变组织造成损伤,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若患者存在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脱离,则上述处理方式能有效抑制细胞外基质过度生产,促进细胞修复。
4.激素局部注射
激素局部注射是指将类固醇药物如曲安奈德注入眼球内部,通常在门诊条件下快速完成。该措施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因为类固醇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能迅速缓解炎症反应。对于有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液体积聚,使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降低水肿程度。
5.玻璃体腔注药
玻璃体腔注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玻璃体内,一般在手术室内进行,由眼科医生操作。该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眼底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前膜。黄斑前膜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迁移到视网膜表面形成的纤维膜,影响黄斑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上述措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瘢痕形成来缓解症状。
在接受抗VEGF治疗时,需监测可能出现的眼压升高或其他不良反应。激光治疗后应遵循医嘱使用眼罩保护患处,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光动力疗法后可能会引起暂时性的视力模糊,但通常会在数日内自行恢复。激素局部注射后需注意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并按医嘱定期复查。玻璃体腔注药后应避免头部倾斜度过大,以防药物移位引起并发症。
66
2024-02-1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