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可能包括感染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感染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引起溶血反应。例如由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需要接受抗疟治疗,如氯喹、奎宁等。
2.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
某些药物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举例来说,青霉素过敏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此时应立即停用该药物并寻求医疗救助。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产生的单克隆IgM可与红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导致补体活化和溶解。治疗巨球蛋白血症通常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或骨髓移植。例如,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可能对巨球蛋白血症有效。
4.淋巴瘤
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可能会分泌一种称为冷凝集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导致红细胞在低温下发生凝集,进而导致溶血。对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放疗或化疗,如环磷酰胺、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该疾病状态下,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可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SLE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等。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学指标,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推荐进行基因检测、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尿液分析等辅助检查。
66
2024-02-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