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胃里有息肉怎么回事

胃里有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遗传性结肠息肉病、慢性胆囊炎等病因有关。由于息肉性质需明确,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进展。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黏膜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息肉。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使部分患者的息肉消失,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治疗。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增加发生息肉的风险。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剂量或停用一段时间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可以改善病情。
3.遗传性结肠息肉病
遗传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携带某些特定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异常,影响了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调控,使其过度增生形成息肉。针对此病因的治疗主要是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以预防癌变。例如,通过结肠镜检査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
4.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胆酸代谢紊乱,从而诱发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息肉。对于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胆管息肉,手术切除胆囊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息肉的变化,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6
2024-03-3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