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一般指退热药,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中间需隔4-6小时。
退热药是指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枢性退热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指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同时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抗炎、解热的作用。中枢性退热药是指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机制而起到退热作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比林、赖氨匹林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从而达到退热的作用。由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不能同时使用,否则会导致药物过量,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一般情况下,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中间需隔4-6小时,具体时间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身体的退热效果来判断。
如果患者使用一种退热药物后,体温仍然持续升高,超过38.5°C,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另一种退热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发挥。同时,患者应避免饮酒、吸烟,以免加重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