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嗜酸性粒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嗜酸性粒细胞低可能是由寄生虫感染、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放射线照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寄生虫感染
当人体受到寄生虫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对抗寄生虫,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下降。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硝唑等,需遵医嘱进行。
2.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皮质类固醇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能减少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因此长期使用可导致其水平降低。若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敏感,则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非激素类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3.放射线照射
放射线照射能够直接破坏白血球和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放射线治疗后,可以通过补充营养、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进行恢复。
4.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会影响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导致其数量减少。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来进行的,例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5.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偏低。针对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靶向治疗,常用药物有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评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66
2024-03-3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