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水肿
由于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子通过微小的血管孔隙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当血液中的气体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会导致这些气体分子弥散至肺泡壁并进一步扩散到肺间质。这会引起肺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进而导致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肺实质中。这种液体积聚会导致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2.气体栓塞
气体栓塞是指空气或其他气体通过异常通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形成栓子的现象,在打点滴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存在漏洞可能导致空气被带入血液循环。栓塞会导致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血栓形成
若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无菌操作或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则可能诱发炎症因子激活凝血途径,促进血小板活化及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此时易发生微血管栓塞事件,长期发展还可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静脉炎
空气进入静脉后会对静脉壁产生刺激作用,导致静脉壁出现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静脉红肿、疼痛以及沿静脉走向的不适感,严重者可能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硬结等现象。
5.组织缺氧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子通过微小的血管孔隙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当血液中的气体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会导致这些气体分子弥散至肺泡壁并进一步扩散到肺间质。这会引起肺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进而导致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肺实质中。这种液体积聚会导致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应确保操作规范以减少空气进入血管的风险。若发现有空气进入血管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