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肿性红斑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病变处毛细血管壁损伤导致其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液体和白细胞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同时炎症刺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水肿性红斑。丹毒患者的典型表现为腿部等下肢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伴有局部肿胀和灼热感。
2.皮温升高
丹毒患者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因子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发皮温升高的现象。上述症状通常出现在小腿前内侧,可触及明显的温度差异。
3.疼痛
丹毒时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末梢,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感觉发生异常。这种疼痛一般为钝痛或刺痛,程度不一,可能因摩擦而加剧。
4.触痛
触痛是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的神经纤维,当触摸患处时,会对受损的神经产生刺激,从而引起疼痛感。触痛主要发生在红斑区域,轻微触碰即可诱发剧烈疼痛。
5.发热
丹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在致病菌的作用下,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此时会产生大量的内源性致热原,这些物质能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的现象。发热通常呈持续高热状态,还可能伴随出汗、乏力等症状。
针对丹毒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淋巴管是否受累,还可通过抽血化验检测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迹象。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此外,患者应避免接触水,保持患部干燥清洁,以减少不适感并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