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贫血主要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1、红细胞指标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当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时则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这将引起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进一步的器官病变,这一临床综合征被统称为贫血。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来判断是否贫血。
2、血红蛋白指标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通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如果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贫血。
3、白细胞指标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抵抗外来的病原体,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如果白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4、血小板指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可以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如果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可能会导致出血,如果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
如果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