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叫脾瘅病?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脾瘅病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脾瘅病主要由于长期饮食不当、过度疲劳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酿生湿热。湿热之邪久蕴于中焦,日久则伤阴耗气,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的症状。脾瘅病通常表现为腹胀、腹泻、食欲减退、口苦口臭、舌苔黄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面色萎黄等现象。
针对脾瘅病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便常规加潜血试验、肝功能测试以及胃镜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状况和排除其他潜在的器质性病变。脾瘅病的治疗需遵循清热利湿的原则,常用方剂有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此外,可根据具体症状选用健脾消食药物如党参、白术等以辅助治疗。
脾瘅病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同时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太极,以助改善脾胃功能,促进康复。
66
2024-02-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