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血罐的作用一般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其危害一般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感染、皮肤损伤等。
1、作用
拔血罐一般是指通过用火燃烧或者抽气的方式,将罐内的气体排出,使罐内形成负压,从而吸附于皮肤表面,达到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2、危害
如果在拔血罐时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损伤,使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皮肤出现了损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碘伏、酒精等药物进行消毒,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皮肤出现了破溃,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建议患者在拔血罐时需要注意时间,避免过长,以免导致皮肤出现损伤。另外,患者在拔血罐后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以免导致受凉,引起感冒的情况。如果患者在拔血罐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