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停母乳,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停止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是指宝宝在出生后1周~3周出现的一种黄疸,主要是因为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导致宝宝的肝脏不能完全代谢胆红素,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会逐渐消退,并不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情况比较严重,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建议此时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黄疸的消退。
建议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时,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给宝宝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健康,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