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mcv偏低是什么征兆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mcv偏低可能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1.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从而引起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些因素会影响DNA合成所需的酶促反应,导致DNA合成受阻。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粒系各阶段前体细胞比例增高,以中晚幼粒细胞为著,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胞质落后于核分裂数;巨幼红细胞改变更为突出,出现巨幼样变,胞质少而染色浅,颗粒粗蓝,核畸形如分叶过多、核固缩等。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体积减小。铁是血红素合成的重要原料,其缺乏会导致血红素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缺铁性贫血时,外周血液涂片上可见到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有时可出现异形红细胞。
3.叶酸缺乏症
叶酸缺乏症是因为机体缺乏叶酸,影响核酸合成,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叶酸参与嘌呤碱和嘧啶碱基的合成,以及DNA的甲基化过程,因此叶酸缺乏会影响DNA的合成和修复。巨幼红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增大,核染色质疏松呈羽毛状,核仁清晰,胞质内有空泡。
4.维生素B12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症是由胃黏膜萎缩或缺乏合成内因子的能力导致的,使机体无法吸收这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2是DNA合成所必需的辅酶成分,缺乏会导致DNA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巨幼红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增大,核染色质疏松呈羽毛状,核仁清晰,胞质内有空泡。
5.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或遗传性疾病,如Fanconi贫血,可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药物如氯霉素、苯妥英钠等,可通过干扰DNA合成或损害骨髓微环境,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外周血液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偶见椭圆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等。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进行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穿刺术等相关检查,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和类型。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或铁剂,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确保充足的叶酸和铁摄入,避免过度烹煮食物以减少叶酸损失。对于缺铁性贫血,可适当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
66
2024-02-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