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通常是没有副作用的,但如果患者在做骨髓穿刺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可能会引起感染。
骨髓穿刺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诊疗手段,通常是采取骨髓液通过细胞学、病原学、基因检测等技术的检查,以诊断是否存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在进行骨髓穿刺时,需要在局部注射麻药,在麻药的作用下,骨髓液会被抽出,此时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但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果在进行骨髓穿刺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可能会引起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感染的情况比较严重,还有可能会引起发热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骨髓穿刺。
如果患者存在白血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存在多发性骨髓瘤,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盐酸硼替佐米、注射用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