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导致黏膜破损、防御功能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感染。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休息和保持局部清洁缓解,重度需手术修复如尿道扩张术。
2.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由肾脏排出时停留在尿道内,可刺激尿道黏膜,诱发炎症反应,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止痛处理,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如果疼痛剧烈且伴有血尿,则需要及时就医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3.尿道异物
尿道异物会导致尿道黏膜受损,易被病原菌入侵而发生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刺痒、烧灼感。对于无并发症的尿道异物,首先应尝试用注射器抽吸膀胱内的尿液以减轻压力,然后取出异物,再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
4.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使得尿液无法顺利排出,滞留的尿液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并引发尿道炎。针对尿道狭窄引起的尿道梗阻,可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或冷刀切开术的方法来扩大尿道口径。
5.尿道肿瘤
尿道肿瘤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在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下,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尿道瘙痒的情况。对于良性肿瘤且体积较小者,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若为恶性肿瘤则需尽早配合医生通过经尿道膀胱镜电切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泌尿系统体检,包括尿常规、尿培养及肾功能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长时间憋尿,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也有助于预防尿道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