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导致组织完整性受损,病原体易于侵入并繁殖,进而引发尿路感染。因此,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骑跨动作以减少尿道损伤的风险。
2.尿道异物
异物刺激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增加细菌附着和滋生的机会,从而诱发尿路感染。对于存在异物的患者,应尽快由专业医生进行取出术,如经尿道异物取出术、膀胱镜下异物取出术等。
3.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时,排尿不畅可导致尿液滞留于上皮细胞下的间隙中,有利于细菌生长,从而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对于轻度的尿道梗阻,可以通过定时排尿缓解不适症状。若为重度,则需及时就医通过手术解除梗阻,例如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激光碎石术等。
4.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可能划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破损,使细菌更容易进入尿道,引发尿路感染。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多喝水促进其自然排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则建议采取经尿道取石术、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等方式进行处理。
5.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流不畅,尿液积聚可能导致细菌滋生,进一步发展为尿路感染。对于良性尿道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而对于恶性病变引起的尿道狭窄,则需行相应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同时还要注意勤换内裤,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在确诊后,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