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光暴露
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DNA损伤,从而增加皮肤细胞突变的风险。长时间的日晒可能导致表皮细胞DNA受损,积累后形成基因组不稳定,最终导致皮肤鳞癌的发生。对于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患者,使用防晒霜和穿着保护性衣物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2.慢性皮肤疾病
某些慢性皮肤病如硬化性苔藓、红斑狼疮等可引起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风险,进而促进皮肤鳞癌发生。针对特定慢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皮肤损伤,降低患皮肤鳞癌的风险。例如银屑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硫磺软膏进行治疗。
3.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状态使得机体对异常细胞增生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皮肤鳞状细胞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恶变。调整免疫状态可能是防治皮肤鳞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调节方法包括中药调理、营养支持治疗等。
4.紫外线暴露
长期紫外线照射会使角质形成细胞过度生长并累积大量突变,这些突变细胞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物理遮阳如戴太阳镜、打伞以及涂抹防晒霜是日常生活中有效的防紫外线措施。
5.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人体,潜伏期较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恶性肿瘤即皮肤鳞癌。及时接种HPV疫苗是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皮肤鳞癌的有效手段。
建议定期进行皮肤自我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以早期发现病变。如有必要,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活检来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