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吃药尿血是怎么回事

柯怀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三级
咨询
吃药尿血可能是药物诱导的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血友病、遗传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诱导的肾小球肾炎
由于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肾脏出现炎症和损伤,进而引起尿液中出现血液。停用相关药物并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是有效的处理方式,如、甲泼尼龙等。
2.过敏性紫癜
当机体接触致敏原后发生Ⅲ型变态反应,形成IgA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毛细血管时,会引起皮肤黏膜以及关节肌肉的炎症,严重者可累及肾脏,从而导致尿血的症状。抗组胺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代表性药物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
3.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缺乏,轻微创伤后容易出血不止。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出血倾向,导致尿道出血。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血友病的主要方法,可以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改善病情。
4.遗传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属于一种先天性的遗传疾病,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受损,使红细胞通过而发生尿血的现象。对于遗传性肾炎所致的尿血,需要遵医嘱使用保护肾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5.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引起溶骨性破坏,压迫脊髓神经根,造成腰痛、下肢麻木、刺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血尿的发生。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方案,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硼替佐米等。
建议定期监测尿液颜色和数量,以评估尿血的情况。同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66
2024-02-1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