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滋生繁殖,进而引起感染。当尿液滞留于肾脏中时,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并繁殖,从而诱发炎症。对于轻度的尿路梗阻,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运动促进排尿缓解,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如输尿管扩张术来解除梗阻。
2.膀胱功能紊乱
膀胱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尿液无法完全排出,造成尿液反流至肾脏,增加感染风险。这使得尿道口与外界相通的部位防御能力下降,易受细菌入侵而发生逆行性感染。患者可通过定时排尿训练以及盆底肌肉锻炼进行改善,减少膀胱容量以增强排空效果。
3.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会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如果是由真菌引起的,则可以遵医嘱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繁殖,同时还会损伤尿路上皮细胞,使其更容易被病原体侵犯。这种情况下,尿糖水平升高,有利于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控制病情发展。
5.高血压
血压持续升高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影响其正常功能,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等问题的发生。此时会引起头痛、眼花、耳鸣等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降压药物稳定血压。
针对慢性肾盂肾炎,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尿培养及肾功能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