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病
淋球菌感染导致黏膜炎症和水肿,使尿道狭窄、排尿困难并伴随疼痛。这种细菌通过性接触传播,潜伏期短。确诊通常需进行淋球菌培养或核酸检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大观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非淋菌性尿道炎
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炎症反应,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会引起尿道口红肿、瘙痒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3.尿道结石
由于尿液中晶体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导致结晶析出并在局部生长形成结石。结石移动时会造成尿道梗阻和刺激,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以及尿道灼热感等症状。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小结石,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促进自行排出;若结石较大,则需要考虑经尿道取石术。
4.尿道损伤
外伤导致尿道壁受损,可能导致出血、疼痛和排尿异常。轻度损伤可通过休息和观察来处理,重度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如尿道扩张术或吻合术。
5.尿道异物
将异物塞入尿道内,会导致尿道受到机械性压迫和摩擦,进而诱发炎症反应,出现尿道刺痛的症状。如果异物较小,可以尝试用镊子取出;如果无法自行取出,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取出。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以免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