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情况下会引起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能是由细菌感染、尿道结石、尿潴留、膀胱过度活动症、长期憋尿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细菌感染
由于病原菌侵入泌尿系统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和损伤,进而引起尿路感染。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如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
2.尿道结石
当存在尿道结石时,结石可能堵塞尿道,阻碍尿液排出,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对于尿道结石引起的尿路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经尿道镜取石术。
3.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内无法正常排空,这会导致尿液滞留在膀胱中并滋生细菌,从而引起尿路感染。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促进排尿,必要时可通过导尿术缓解症状。
4.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由于膀胱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尿意强烈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尿液,容易诱发尿路感染。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可用于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5.长期憋尿
长期憋尿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细菌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滋生和繁殖,从而引起尿路感染。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
日常生活中应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冲刷尿道,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裤,以免细菌滋生而加重病情。
66
2024-03-2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