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导致局部黏膜受损,病原体易于侵入并滋生,引起炎症反应。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休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重度则需手术修复。
2.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会导致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长期刺激可诱发尿道炎。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大量饮水和服用利尿剂促进排出。较大者可能需要手术移除。
3.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限制了尿液流动,易造成细菌滞留而诱发感染。可通过尿道扩张术或植入支架等方法来缓解狭窄。
4.前列腺增生
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5.尿道异物
异物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为细菌提供附着和繁殖的条件。如果异物是缝线或其他非生物材料,则通常可以自行被身体吸收;如果是其他类型的异物,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将其移除。
针对尿道炎反复发作的情况,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尿培养及敏感性测试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憋尿,以减少尿道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