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婴垂直传播
如果母亲存在支原体感染,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与新生儿密切接触时,病原体会通过生殖道、血液等途径传播给婴儿。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结膜炎、肺炎等疾病,引起眼红、眼分泌物增多、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支原体血症
当母体发生支原体感染时,病原体会进入血液循环中,引发支原体血症。此时,支原体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导致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还可能损伤重要器官如心脏和肝脏,引起心肌炎和肝功能异常。
3.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无法有效抵御支原体感染,易受感染并扩散至全身各处。这可能会导致长期或反复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和不良预后风险。
4.先天性心脏病
若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支原体,其产生的某些炎症因子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5.肺部感染
支原体感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新生儿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飞沫而感染。典型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重症病例可伴有发绀、胸腔积液等。
支原体感染对妊娠及新生儿健康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定期进行孕期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