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会导致尿道黏膜完整性受损,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并繁殖,引起感染。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休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重度则需手术修复。
2.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进而诱发感染。对于良性病变引起的尿路梗阻,可考虑内镜下取石术;恶性肿瘤则需行根治性切除术。
3.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憋尿、饮水过少等,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定时排尿,多喝水促进排泄。
4.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使得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容易受到细菌入侵而发生感染。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及必要时服用免疫增强剂。
5.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可能划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破损,有利于细菌附着和繁殖,从而诱发感染。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结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只需定期复查即可。若结石较大或已出现并发症,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碎石取出。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建议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