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耐药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其对某些抗生素失去敏感性。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其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有效性,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2.继发性膀胱炎
继发性膀胱炎通常由其他泌尿系疾病引起,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排尿不畅,增加细菌滞留和繁殖的机会,从而诱发感染。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通过手术解除尿道狭窄或改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来缓解膀胱炎症状。
3.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肾脏感染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导致肾脏组织受损严重。治疗上需采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即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至体温正常后6周以上。
4.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的存在会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泌尿系统的不适症状。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遵医嘱服用扩张输尿管的药物促进排出,比如山莨菪碱片、间苯三酚注射液等;若结石较大,则建议采取经尿道膀胱镜下碎石术的方式处理。
5.膀胱癌
膀胱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入侵,进而出现感染的情况。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考虑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方式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以评估病情进展和耐药情况。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饮水,有助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