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多,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咽喉部出现持续性的肿胀和疼痛。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咽鼓管堵塞,进而引起中耳负压增加,从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减少对咽鼓管的影响。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通道,其功能是调节中耳内外压力平衡。若存在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中耳通气不畅,引起积液形成,进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口哨法等方法改善症状。
3.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内会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能会流入到中耳道内,刺激中耳道粘膜,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对于慢性鼻窦炎所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特定个体暴露于环境中某些物质(如花粉、尘螨)而触发的一种免疫反应。当患者接触过敏原时,机体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导致咽鼓管阻塞,中耳呈负压状态,从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针对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建议患者远离已知过敏原,在医师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5.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肥大的腺样体会使咽鼓管咽口受压,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进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针对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腺样体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手术通常采用全麻下经口腔入路或经鼻孔入路进行,旨在彻底切除腺样体组织,恢复上气道通畅。
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声导抗测试以及鼓室图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进行鼓室镜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66
2024-04-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