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脱肛怎么导致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脱肛可能由长期便秘、腹内压增高、先天发育异常、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儿童骶骨弯曲尚未形成等病因引起,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长期便秘
由于大便过于干结,在排出时需要较大力气才能将其排出体外。此时患者可能会用力屏气,从而增加腹压,久之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松弛,造成脱肛。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缓解来改善便秘症状,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适量饮水等。
2.腹内压增高
当腹内压持续增高时,会导致腹腔内的脏器向下方移位,进而压迫到直肠壁,引起其向下突出的现象。如果长时间存在这种情况,则会造成直肠黏膜层与肌层分离,最终发生脱垂。可遵医嘱使用促进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以减轻腹部压力。
3.先天发育异常
若患者存在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情况,这些因素会影响排便功能,导致排便困难,进而诱发脱肛的发生。针对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脱肛,通常需采取手术矫正,如直肠前突修补术、肛门紧缩术等。
4.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
由于年龄增长或其他原因导致直肠周围支持结构薄弱,使直肠容易从正常位置下降而脱出肛门外。对于老年人出现的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所致的脱肛,可以考虑进行肛门环扎术。
5.儿童骶骨弯曲尚未形成
婴幼儿时期骶骨尚未完全骨化,骶尾关节相对不稳定,加上骶神经未达固有位置,因此容易受到损伤,导致局部肌肉张力减低,失去对直肠的支持作用,从而引起脱肛。对于儿童骶骨弯曲尚未形成的脱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生长发育,骶骨逐渐成熟,脱肛的症状也会自行消失。
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病变。同时,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有助于减少腹内压增高,预防脱肛的发生。
66
2024-03-1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