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小脑萎缩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在40-50岁开始,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遗传性小脑萎缩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小脑发育不良,出现脑体积缩小、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情况,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肌张力减低等症状。通常情况下,遗传性小脑萎缩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在40-50岁开始发病,发病后病情会逐渐加重,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肌张力减低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