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肾阳虚可通过饮食、药物、针灸等方法调理,一般需要调理1-3个月才能好。
1、饮食
脾胃肾阳虚是指脾胃阳气衰竭,以脾阳虚为主的病理变化,多由久病不愈,或肾阳不足,或脾阳久虚,或寒邪伤胃所致。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力、气短乏力、腹部坠胀、便溏不爽、四肢不温、腹痛绵绵等症状。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性质温热、温肾壮阳的食物,如羊肉、肉桂、葱、姜、蒜、韭菜等。还可多食用甘温的食物,如红糖、大枣、桂圆等。
2、药物
脾胃阳气不足,还可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造成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君子丸、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和胃止泻、健脾益气的功效。
3、针灸
针灸治疗脾胃阳虚主要是通过针刺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气海等穴位。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本穴属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天枢穴位于脐水平左右各2寸,前正中线旁开1.5寸,属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属足阳明胃经。脾俞穴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俞穴位于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通过艾灸、拔罐等方法调理。建议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