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气血不足的患者、脾胃虚弱的患者、孕妇等人群不适合补气血。气血不足可能是由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长期患病等导致。主要表现为自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1、先天体质虚弱
先天体质虚弱的患者,由于先天气血不足,不能够滋养身体,所以不适合补气血。建议患者日常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归脾丸、八珍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2、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不规律或饮食不当引起的气血不足,患者如果长期食用寒凉的食物,如西瓜、雪糕等,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无法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从而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情绪波动大
情绪波动大是指长时间情绪压抑,或者情绪过于激动,导致肝气郁结,无法正常疏通经络,从而引起气血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日常可以适当排解压力,如进行慢跑、游泳等。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舒肝丸、逍遥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4、长期患病
长期患病者身体的气血会因为疾病而出现一定的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气血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服用药物等人群也不适合补气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