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情况下会被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家庭成员间传播进行传染,感染后可能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1.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中,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以减少感染风险。
2.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导致双方之间互相传播乙肝病毒。因为性器官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建议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概率。
3.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指母亲携带乙肝病毒时,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产后密切接触将病毒传给胎儿。这种途径使得新生儿成为高危人群。对于孕妇而言,应在怀孕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和HBVDNA水平,以便及时干预并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4.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通常发生在医院环境中,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接受未经严格无菌操作的手术等,都可能使健康人接触到乙肝病毒。为预防此类感染,患者在接受任何医疗程序前应确认医护人员是否已对相关器械进行充分消毒,并确保自身处于良好卫生条件下。
5.家庭成员间传播
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内,很容易出现一些不经意间的亲密接触,比如共用餐具、毛巾等,这些都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与家人共用私人物品,并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针对乙肝病毒感染,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检测,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此外,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66
2024-01-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